
(圖/ 海巡署)
今日於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舉行「4000噸級巡防艦第4艘台北艦成軍暨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命名下水」聯合典禮。典禮由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,並邀請高雄市市長陳其邁、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、臺船董事長陳政宏、立委李柏毅、邱議瑩、許智傑、賴瑞隆、海軍司令唐華、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、經濟部次長賴建信、西拉雅正名運動推動者萬淑娟女士、產業界代表與地方仕紳共同出席,見證「國艦國造」政策的階段性成果。

(圖/ 海巡署)
台北艦為「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」最後一艘4000噸級巡防艦,全長約126.3公尺、寬約16.5公尺,續航力達10,000浬、能承受10級強風,具備3組射程達120公尺的高壓水砲,為海上執行驅離任務之重要配備,並設有20公釐遙控機砲及鎮海火箭彈系統支援平戰轉換。艦上同時配置相當於野戰醫院等級的醫療艙間,具備遠端醫療視訊功能,可即時提供緊急醫療診治。

(圖/ 海巡署)
此次命名下水的「SIRAYA(西拉雅)」為「籌建海巡遠洋巡護船發展計畫」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,總噸位約5,000噸,續航力達15,000浬(約27,780公里),配備適應高緯度低溫航行設備,可在南北緯55度範圍內執法。遇大規模撤離或海上救援任務時,能靈活調整艙室配置以擴充人員收容空間。艦體採用「斧型艏」(Axe Bow)設計,以「切浪」取代「爬浪」,大幅減少船體拍擊海面的衝擊,提升風浪中航行穩定度。

(圖/ 海巡署)
台北艦甫交船後即於9月11日展開首次遠航任務,前往帛琉執行敦睦遠航訓練,航程達1,300浬、為期14天。任務期間實施航行操作、緊急應變、搜救與損害管制等演練,驗證艦艇性能與系統整合度;返航途中遇樺加沙颱風侵擾,仍成功機動防颱,充分展現其優異耐浪性。任務結束後,確認艦艇性能與人員表現均符合任務需求,遂於本日正式成軍。

(圖/ 海巡署)
賴總統表示,嘉義級第四艘「台北艦」成軍及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命名下水,象徵我國海巡新造艦計畫的重要里程碑與守護海洋的決心。面對中共灰色地帶侵擾,臺灣除強化防衛,也深化國際合作,共同維護區域和平,並推動修正海纜七法,完善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體系,確保通訊與航運安全。

(圖/ 海巡署)
管主委指出,台北艦成軍不僅強化海上防線,更凝聚產業與海巡士氣。本次命名以「原住民族群」為主軸,呼應政府於本(114)年10月23日公布施行之《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》,象徵對土地的敬意與文化的傳承。邀請長期推動西拉雅正名運動的萬淑娟女士擲瓶下水,表彰其三十年來為族群發聲的努力。
管主委強調,海巡人員將「以台北艦為榮、以西拉雅為志」,持續以堅定信念守護臺灣藍色國土。艦隊分署亦表示,新造艦艇的陸續交付將進一步強化我國在海域執法、漁業巡護、海上救難與灰色地帶應變等任務能力,全方位維護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。
澎湖新聞網
(文/ 彭明輝)
回覆
刪除回覆精彩投票
最愛的澎湖景點
即時新聞
訂閱我們
給您最新資訊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