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/ 國科會)
延續8月臺中場熱烈回響,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(國科會)於今(26日)與明(27日)兩日,在科技大樓舉辦「Kids’ Science—小小科學家來敲門」臺北場活動。活動內容涵蓋「科學市集」、「科學影城」、「科學工作坊」與「科學大驚奇」,讓孩童以互動方式探索科學,體驗AI與科技的多樣應用。
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與市集團隊代表陪同偏鄉孩童參與活動,現場安排「人體導電接力實驗」,孩子們手牽手串聯成閉合回路,成功點亮「Kids’ Science」燈牌,象徵科學任意門正式開啟。陳副主委表示,臺北場特別規劃偏鄉參訪專屬時段,期望突破城鄉限制,讓每位孩童都有機會接觸科學,感受探索的樂趣。
(圖/ 國科會)
26日上午,約250名北部偏鄉孩童參與專屬時段體驗,透過親身操作與互動遊戲,開啟科學學習之門,實現科普教育均衡化。本次臺北場安排30場以上「科學大驚奇」與「科學工作坊」,其中原創科學劇目《未來任意門:時空科學大冒險》最受矚目,透過科學知識嚮導「Q博士」與孩童互動,揭開科學原理與應用,激發探索好奇心。在科學工作坊中,臺大江宏仁副教授帶領親子組裝手機顯微鏡,台電電幻一號介紹離岸風機與能源知識,成功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則帶領孩子理解電腦二進位運作,讓「身邊即是實驗室」。
(圖/ 國科會)
臺北場設置4部科學影城影片,包括《歐米天空》、《熊星人-蓋亞能源遺跡之謎》、《科學腦巨人》,以及全新動畫《荒野機器人》,透過互動解說與趣味問答,提升觀影參與感與學習深度。活動亦設置14個科學互動攤位,數感實驗室推出「不敗對弈機器人」,孩童挑戰永不落敗機器人,理解AI與數學邏輯;「未來許願牆」攤位則將孩子對未來的想像轉化為AI生成插畫。完成集點任務還可兌換扭蛋,增添學習趣味。
國科會自2024年推出「Kids’ Science」以來,秉持分齡、分眾理念推動兒童科普教育,今年首次移師臺中與臺北,精心設計偏鄉專場、多元活動及原創科學劇目,透過寓教於樂方式點燃孩童探索世界的熱情。此外,「Kiss Science 科研場域開放活動」將於10月1日起開放報名,全臺百處科研場域將於11月5個周末陸續開放,邀請高中生與社會大眾共同體驗科學魅力。
澎湖新聞網
(文/ 彭明輝)
回覆
刪除回覆精彩投票

最愛的澎湖景點
即時新聞
訂閱我們
給您最新資訊